九月风清,秋阳正好,当第41个教师节的敬意漫过校园,宁夏工业职业学院以实干答卷礼赞全体师者:首次征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便斩获两项铜奖,连续三年完成各类培训6万人次/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覆盖65个工种近5518人……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学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扎实实践,是锚定宁夏煤业“1126”链势发展战略的坚定步履,更是全体教职工以匠心育匠才、以专业助产业的生动注脚。
职业教育本是对接产业、服务发展的关键纽带,一所职业院校的成长,从来都与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2023年8月,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明确“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党校”三位一体的能源企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为学院探索“校企共生、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路径提供了方向指引。
2025年8月2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邑飞莅临考察,强调“要紧贴产业需求优化课程、深化合作、强化实操”。宁夏煤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是建新深入调研并就深化校企协同提出要求。从集团部署到地方期盼、企业要求,每一份嘱托既是肯定,更是对学院锚定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持续精进的期许。
“八块招牌”,让职业教育扎根能源需求
职业教育的根,必须扎在能源产业的土壤里。
作为宁夏唯一由央企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宁夏工业职业学院自1981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明德、弘毅、进学、敦行”校训精神,身负“国家能源集团党校银川分校”“国家能源集团职业学院”等八块牌子职责,承担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党校、职业技能认定等工作。每一块牌子都是“服务企业、赋能产业”的使命象征,更是对接宁夏煤业“1126”链势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每一个专业的迭代升级,都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与宁夏煤业公司的业务板块高度契合。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开设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等10个专业。其中,煤炭智能开采技术和煤炭清洁利用专业为自治区骨干专业,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专业为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努力让“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设在生产线上”不是口号,而是学生毕业就能上手的底气。学院与宁夏煤业公司13家厂矿携手共建4个现代产业学院,既是对国家能源集团意见要求的落实,也是对宁夏煤业发展需求的回应,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学院领导带队多次深入产业学院调研,与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一线职工座谈,摸清岗位需求与生产技术难点;教师团队定期进驻生产车间,把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工艺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带回课堂;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担任实训指导老师……一轮轮深入对接,一次次专题论证,一点点缩小教学与产业需求的距离。
四大业务板块,锻造产业匠才
传技以知更需砺技以行。学院以“打造国家能源集团教育培训第一方阵”为目标,落实安全生产“六抓”工作法,将安全理念揉进教学肌理、嵌进培训环节、纳入认定标准。
针对企业职工培训需求,学院创新“理论+实操+场景化”培训模式,按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分层分类培训,年培训规模突破6万人次;2022年至2024年,技能鉴定站累计完成1.8万余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职业技能鉴定促进了我们基层职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以前不懂的知识,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和考试,现在干起来特别熟练、得心应手。”羊场湾矿职工王金柱的话,道出了培训的实效。
依托“全国行业竞赛引领、集团赛事支撑、两级技能竞赛筑基”体系,学院多次承办各级技能竞赛,2024年首次承办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连续三年获评全区优秀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先后获“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称号,为带动更多职工由“工”变“匠”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了技能人才成长“高速路”。
精耕育人,把“匠心”融入教与学
“师者之责,在授业更在铸魂;育人之要,在传技更在立心。”学院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赛促教、以研赋能:培育出自治区教学创新团队、职业教育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鼓励教师钻研技术,近两年获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4项;2人入选自治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师团队获自治区教学能力比赛5项奖项,更有教师获评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职业技能人才特殊贡献奖”及“宁夏煤业公司首席师”。
在这里,教师每年深入宁煤厂矿实践,将车间最新技术、工艺难题带回课堂,让职业教育更接“地气”;把能源行业典型技术优化案例融入实训,让职业培训更有“实效”;带领学生征战技能赛场,用参赛实践见证育人成果,也为学生积累了岗位适配的实战经验——学生首次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便获铜奖,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让课堂与赛场共振、技能与岗位同频。
“从工艺优化、设备操作到心态调整,老师的每一次点拨都让我们更有底气。”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技术赛道”铜奖选手代表马硕楠的话,道出师生同心的力量。
“党校姓党”的底色,让育人多了份责任。五大类68门党校课程里,既有理论讲解,更有能源企业党建实操案例;3条现场教学特色路线及21个专项培训体系,连着宁夏区域的红色资源,也连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2024年首次承接国家部委专题班,年均承办国家能源集团各类培训班等近百期、培训党员干部超6000人次,连续四年承办国家能源集团新职工入职培训、2025年1800余名新职工完成了从“校园人”到“国能人”的蜕变,从探索磨合到如今成为集团系统内规模最大、承载量最多的培训基地,学院每一步成长,都彰显着“为能源企业育新人”的责任担当。
向新而行,在“破题”中谋未来
“教育的温度,藏在人才扎根一线的坚守里;职教的价值,在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效中。”建校44载,学院已为能源行业、宁夏煤业公司培养技能人才超4万人,就业率稳中有进,连续2年获评全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不少毕业生入职后成为厂矿技术骨干,在行业赛事中崭露头角。
2025届毕业生中,214人入职国家能源集团,占本届毕业生总数的38%;日前,165名毕业生同时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新职工入职培训班银川分校学员参加培训——这正是校企协同育人成效的鲜活例证。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不止于“学”——它是教育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是匠心与匠才的薪火相传,是职教与能源报国的同向同行。如今宁东“煤-电-化”产业向“智能、绿色”转型,宁夏煤业“1126”链势发展战略迈向新阶段,新的挑战也摆在面前:“绿色煤化工”新增岗位,如何优化专业群?产教融合如何深化?新技术工艺如何快速融入教学培训?这些,既是挑战,更是学院未来深耕的方向。
站在新起点新征程,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将始终保持“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的清醒认知与“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的坚定信念,持续以自治区高等教育优化布局为引领,以国家能源集团“旗帜领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建品牌为遵循,以宁夏煤业“1126”链势发展战略为行动导向,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育人模式,以职教力量赋能地方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信息管理部技术支持:神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