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白建利,宁夏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认识他。24年113次伸出臂膀、41800毫升热血在陌生人的血管里延续着生命暖流。24年来,他的“献血日历”从未间断。
身为宁夏煤业洗选中心清水营洗煤厂的一名党员,白建利身上的闪光标签不只一个:2018年至2023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4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成就奖;获评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终身荣誉奖......”在别人眼里,这些荣誉无疑让人感到骄傲与自豪,但在白建利看来,这只是他做的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延续生命”“能帮就帮”是他的朴素想法。
缘起:从“能帮就帮”到向善而行
时间回到2001年,石嘴山市街头流动献血车前,“延续生命”4个字让白建利深受触动。从最初每年两次全血捐献,到后来每两周一次成分血捐献,他的献血证逐渐摞成厚厚一沓。当200毫升鲜红的血液流出身体,医护人员那句“这些血能让一名手术患者脱离危险”的话语在他心中埋下了爱的种子。自此,献血证上不断增加的日期和记录,串联起他长达24载的奉献轨迹。
每次撸起袖子,每次针头扎入皮肤,都是在传递一份生命的火种。当收到“血液已送往医院救治病患”的短信时,是对他爱心向善的温暖回响。
“让更多患者生命得到延续。”朴实心愿的背后,是白建利24载如一日的坚持。
2020年一个深夜,献血志愿者群里一则紧急求助信息揪住了他的心:一位胃癌患者家属配额耗尽,急需血小板。白建利没有丝毫犹豫,连夜驱车30公里赶到医院完成了血小板采集。患者家属哽咽着感谢,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多做一点,患者绝望就少一点”的那份力量。
这份执着与善良,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身边人。妻子王海娟在他的带动下,也挽起袖子加入了献血队伍。夫妻二人还将献血与马拉松运动相结合,在100多场赛事中跑出了健康人生。“他带着我边献血边跑步,现在身体指标更健康了。”王海娟说。今年,白建利为刚满18岁的儿子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成人礼——陪伴他完成人生第一次献血。他将这份关于生命接力的爱与责任,郑重地传递给下一代。爱心奉献的家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传承。
如今,白建利早已超越了单纯“献血者”的身份。他系统学习无偿献血知识,成为亲朋同事身边最有说服力的“科普员”,那厚厚一摞献血证就是他“现身说法”的最好证明。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他已成功帮助40多个面临困境的白血病患者家庭重燃希望。在洗选中心,他是同事们信赖的“献血顾问”,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献血经验,带动同事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
“我们献出的不仅仅是热血,是希望,更是带给病患家庭的曙光。”近日,当他接过宁夏血液中心送来的“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证书时,人生至简,大爱无言。他用恒久的坚持,诠释了向善而行的力量,荣誉成为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加速键”。
“现在的目标是200次献血。”摩挲着记载了24载光阴的献血证,白建利的笑容坚定而温暖。24载光阴,113次献血记录,白建利用热血传递温暖,用脚步丈量责任。
延伸:从个人奉献到集体荣光
个人的坚持闪耀着光芒,集体的力量更能汇聚成汪洋。在宁夏煤业公司,像白建利这样的爱心使者并非个例。
就在前不久,宁夏煤业石槽村矿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该矿长期以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支持无偿献血事业的充分肯定。
石槽村矿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集体献血、开展公益宣传、提供后勤保障等多种形式,为保障宁夏地区临床用血安全、挽救患者生命作出了突出贡献。员工们的无私奉献与担当作为,生动诠释了宁夏煤业公司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为推进健康宁夏建设、传递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树立了典范。
石槽村矿机电队女职工于英9年间已累计献血2700毫升。她说:“能用自己的热血帮助别人,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矿党建工作科党支部书记冯秉世虽年过半百,仍坚持献血10年不间断,4000毫升热血的背后,是一名党员用行动写下的庄严承诺。
2020年以来,石槽村矿已组织9次无偿献血活动,200余名职工共计献血78860毫升。该矿通过广泛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让“科学献血无损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职工们踊跃排队无偿献血的场景,构成了矿区最温暖的风景线。
汇聚:热血宁煤的温暖底色
宁夏煤业将无偿献血工作作为培养职工奉献意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把温情深深注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之中。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矿到全公司,参与无偿献血的职工已超500人,据不完全统计,累计献血量高达18.6万毫升。那些流向各大医院用于救死扶伤的热血,那些深夜驰援的急救车,那些被帮助家庭重现的笑脸,共同汇聚成一座爱的灯塔,照亮了身处困境之人的生命之路。
版权所有: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信息管理部技术支持:神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