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制油合成油厂油品加工二车间,有一位大家公认的 “活流程”,他就是王园园。自2014年入职以来,他便与车间的各类装置紧密相连,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从初出茅庐的 “技术小白”成长为车间工艺副主任,在一次次装置检修等重大任务中挑起重担,成为团队的核心力量。
2014年,初入煤制油的王园园,面对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庞大的装置设备,没有丝毫退缩与畏惧,反而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热情与专注。2015年,煤制油装置正在进行全装置的原始试车,这对王园园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学习契机。他每日扎根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跟着师傅们穿梭在装置的各个角落,详细记录每一条管线的走向、每一个阀门的位置与作用、每一台设备的运行参数。
在原始试车期间,为了弄清楚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王园园常常在装置现场一待就是一整天,反复对照图纸进行实地查看与分析。他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设备信息、操作要点以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凭借着这股子钻劲,他逐渐对车间内的装置了如指掌,无论是在日常巡检中,还是面对紧急突发状况,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判断问题所在,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低调务实的他,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成为了同事们口中的 “活流程”,只要装置出现技术难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王园园。
当煤制油合成油厂尾气处理装置优化检修的号角吹响,车间全员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而王园园则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急先锋”。在装置停车的关键阶段,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各类问题层出不穷。王园园如同不知疲倦的陀螺,无数次往返于中控室与装置现场。每一次中控室反馈装置出现异常数据,他总是第一时间飞奔至现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快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有一次,在装置停车过程中,某关键设备的压力突然出现异常波动,若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影响整个停车进程,甚至对设备造成损坏。王园园接到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正在核对的流程文件,一路小跑冲向设备现场。到达现场后,他一边仔细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一边询问现场操作人员之前的操作情况,同时迅速调取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经过一番紧张而有序的排查,他精准判断出是由于一个阀门的密封件老化导致轻微泄漏,进而引起压力波动。确定问题后,他立即组织维修人员准备更换密封件,并在一旁全程指导,确保维修工作快速且准确地进行。在他的带领下,仅用了不到半小时,就成功解决了问题,设备压力恢复正常,为后续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在检修最吃紧的时刻,王园园毅然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主动驻扎在岗位上。装置停车后,置换吹扫等前期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检修作业的安全与质量。为了确保装置按时停车并顺利交出,他扎根检修现场,连续奋战。短短5天时间,加班时长便超过30小时,每日都要在装置完成十几个小时的置换吹扫处理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工作中的他,永远秉持着多做一点、多看一眼、多走一步的原则,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检修进度与质量的问题。每日在装置的各个作业点间不停穿梭,步数常常超过三万,因此在微信朋友圈中,他成为了众人熟知的 “运动达人”。车间负责人感慨地说:“有王园园在,我们对检修工作充满信心,各种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王园园不仅是技术上的能手,更是一位优秀的导师。在每日的检修开工会上,他总是条理清晰地对当天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今天加热炉炉管检查,我和马百华负责,王锋、曹可欣负责盲板确认检查和文明生产……” 每项作业开工前,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红线禁令、票证办理流程、作业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措施,生怕任何一位同事遗漏关键信息。
当青年员工在炉管清理现场遇到问题时,他从不急躁,而是将检修视为难得的培训契机,把“培训课堂”搬到现场。他手把手地教青年员工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方法,耐心指导,直到青年员工能够独立操作。在培养青年员工的过程中,他尤其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时刻叮嘱他们将安全放在首位,牢记平安上班、快乐生活的理念。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车间的青年员工们迅速成长,逐渐成为检修工作中的中坚力量。
在王园园的带领下,车间顺利完成了多次停车检修和应急处置工作,为车间“安全、稳定、清洁”运行贡献了青春力量。作为煤制油装置检修一线的“90 后”工艺副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王园园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与使命,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就像一颗牢牢扎根在检修一线的 “螺丝钉”,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为煤制油装置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全体员工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版权所有: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信息管理部技术支持:神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