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没啥大本事,就是爱琢磨些‘小点子’。”宁夏煤业物业服务分公司综合保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建生爽朗地笑道。这位总爱自嘲的劳模,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深刻内涵。他带领一支平均年龄52岁的“跨界”团队,硬是闯出了19项技术创新成果的天地,其中“旋转推出器配合平推器的组合应用”更是填补了国内树脂产品机械化装火车棚车的技术空白。 然而,一切的开端,却充满了挑战。 时间回溯到2019年11月29日,为响应国家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的号召,宁夏煤业整合资源,成立了物业服务分公司综合保障中心,肩负起聚丙烯、聚乙烯、聚甲醛等5类化工产品包装等核心业务的专业化管理重任。然而,中心的人员构成却令人忧心,主要由划转分流的矿区物业岗位、各矿转岗员工组成,专业背景几乎空白。 刘建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马上任的。 上任首日,现场的景象就让他眉头紧缩:叉车动能仍以煤气为主,行驶方式等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是底线,更是生命线!”他暗下决心。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成形——实现电动叉车运载,但现实很骨感,大规模更换成本高昂,国有资产处置周期也长。 面对困境,刘建生却突发奇想:“能不能改造内燃叉车?”在他的主导下,《内燃式叉车动力系统技术改造应用研究》项目启动。结果令人振奋:“把一台报废的燃油叉车改造成电动叉车成本不到电车价格的一半,既省钱又高效环保,改造7台叉车就节约成本84万元,还能让老设备焕发新生!” 但刘建生并不满足。他发现叉车倒车作业既危险又伤驾驶员颈椎,便又琢磨起了“改变运行方向”的新点子,仅花3万元设计研发出的平叉双托属具,彻底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使入库效率提升35%。看着即将“下岗”的老伙计重获新生并更安全高效,员工们都乐了:“刘主任这‘小点子’,真香!” 从外委到自修又是刘建生另一个“小点子”。该中心成立之初,面对每年2000万元的外委维护费,他果断拍板,力排众议组建自主维保团队。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国龙的带领下,团队最终攻克控制器程序传输、易损件修复、厂家技术垄断等难题,彻底解决了设备老化、效率低下的顽疾。他大力推行修旧利废,每年节支40万元。实践成果同样斐然:烯烃一公司包装效率提升了17.6%。5年来,节省委外费用1000万元/年,创新创效500余万元。 走进包装现场,员工每天每人需装6000袋、近150吨产品,繁重的体力劳动始终是刘建生心中的一根刺。他又决定改造机械化装车属具。他泡在现场,反复琢磨,多次组织开展“头脑风暴”,在传统旋转推出器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了1组侧夹臂、4组油路及配套控制系统,这个“小点子”最终实现了平板车、高栏车、铁路棚车、集装箱等全车型的机械化装车。目前,该中心实现了汽车装车90%机械化,提升效率30%。 如今,在刘建生的带领下,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技术创新人才,一起碰撞出越来越多的“金点子”。他说:“只要肯干、实干,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版权所有: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信息管理部技术支持:神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