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一公司两套甲醇制烯烃装置共有一万多台仪表,说起这些仪表,没有人能比技术员李文更熟悉。只要告诉他仪表位号,他总能迅速而准确地说出安装位置、品牌及运行状态,也因此被同事们称为MTP装置的“活地图”。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李文作为宁夏参赛团一员,在仪器仪表制造项目中斩获优胜奖,使得宁夏煤业首次亮相便实现公司在国家最高级别技能大赛“零的突破”。
精湛的技能、过硬的本领,正源自他12年扎根煤化工一线的潜心钻研和匠心耕耘。
“把每一台仪表调准”
2013年8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李文入职烯烃一公司。彼时恰逢甲醇制烯烃装置安装试车关键期,360页全英文的德国林德公司工艺蒸汽加热炉图纸,成了他入职后的第一道难关。工艺蒸汽加热炉是MTP装置的核心设备,作为班组唯一的研究生,他主动扛起翻译重任——字典翻得卷了边,眼睛熬得布满红血丝,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最终仅用一个月就完成精准翻译,为加热炉一次性点火成功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此后的日子里,李文把调试现场当课堂,白天跟着老师傅跑现场、装仪表、组态控制系统,晚上抱着专业书啃理论。久而久之,他便成了MTP装置的“活地图”,现场仪表阀门对应的位号、位置都刻在了他的脑子里。“作为一名仪表维修工,唯一的想法就是把每一台仪表调准。”李文说。仪表维护工作枯燥又单调,他认真对待每一次故障处理,专注精进技能。
在潜心钻研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过程中,李文熟练掌握了西门子等国内外六种DCS及PLC控制系统的编程语言和转动设备的启停控制原理,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仪表阀门的选型设计。他将每一次的思考与发现都化为文字,编制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28份,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获评各级优秀合理化建议20项,国家能源集团QC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项。
“要在生产一线解决真问题”
“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脱离实际的技术,再先进也会失去意义。”读研时导师说过的话,李文一直铭记在心。
二套MTP装置因阀门振动频发故障,单次跳车损失达70万元,且进口阀门单价20多万元,没人敢轻易改动。李文主动请缨:“先改一台试试,失败了再装回去!”他查阅百余篇文献,与同事、同行专家反复论证,将传统大窗口套筒调节阀改型为多级降噪笼式阀门,最终使阀门振动从6.02mm/s降至2.40mm/s,降幅超60%,年避免经济损失353万元。
化工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李文将目光投向离心式压缩机性能控制优化。他和团队对标行业先进技术,优化控制逻辑算法,利用装置停车检修时机实施改造。如今操作人员只需在中控画面点击“启动”按钮,压缩机就能自动暖机、升速、调整负荷,实现“一键启机”。该项目不仅提升了压缩机运行效率,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还实现创效1380万元/年。
截至目前,李文已攻坚完成《火灾报警系统改造升级与智慧消防建设》《二套MTP装置DCS系统先进控制》等15项技术攻关课题,累计创效1733万元。
“不止做赛手,更要锻造匠心”
2020年,李文首次代表宁夏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却因一个技术细节卡住遗憾失分。“当时有外地领队说‘你们第一次来就是见见世面、涨涨经验’,这话我记了四年。”那次失利后,他对竞赛细则和内容认真梳理总结,利用值班间隙研究技术要点,连外出培训时都缠着同行要资料,“我就不信宁夏人拿不到好成绩”。
四年磨一剑,在2024年第十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李文再次代表宁夏出征,最终以个人第一名的成绩摘得“金奖”,还助力团队拿下团体一等奖,创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手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
今年9月,李文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评分的时候,当裁判用水平尺放在我配的管子上,看那中间的点是否压线时,我才真正懂‘精益求精’——不是‘差不多就行’,而是每个螺丝、每段管道,都要做到标准里的极致。”李文说,这也让他明白,不能只是赛手,更要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中锻造匠心。
由于技术出众,李文成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员和国家能源集团、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先后获评“宁夏青年岗位能手”“国家能源集团工匠”。近年来,他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先后培养高技能人才30余人。“我们的煤制油化工产业有这样的规模和体量,就该有与之匹配的行业标杆人才和技术标准。我们不能只做‘追随者’,更要努力成为‘领跑者’。”李文说。
从车间里的图纸翻译官,到竞赛场上的金牌得主,再到技术攻关的领头雁、人才培养的引路人,李文用12年的坚守证明:工匠精神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把每一台仪表调准、每一次改造做精、每一位徒弟带好的日复一日,是在平凡岗位上追求极致的初心与笃行。
版权所有: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信息管理部技术支持:神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