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水营矿储运队,初次见到党支部书记马占华,就被他灿烂的笑容所感染:“现在我们队员工精气神可足了,大家工作都很开心。跟我搭班子的队长也没有任何异议,都是高兴。”说完,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有一种自我表扬的感觉。”
旁边的运输一队党支部书记王学明为他作证:“他确实有这方面的能力,思想有波动的员工,放到他这,管得很好,全矿出名的‘老大难’,到了他们队,就好了。”
几句话激发起人们的好奇心,这位党支部书记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救火书记”的新挑战
马占华在清水营矿工作了18年,干过通风队党支部书记、队长,运输二队党支部书记,工会副主席,机电队党支部书记……他的履历有一个特点:哪里队伍难带,他就被调往哪里。
2024年6月,刚把运输一队带得越来越顺的马占华受命出任储运队党支部书记。但眼前的现状让他心里一惊:工作多、病人也多。
储运队负责清水营矿煤炭储存、运输、配煤配销等,拥有大小2个煤场、2个磅房,36名员工承担着煤炭储存、装煤、过磅、洒水、采样、统计、计量……繁杂工作。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患病人员多,6名管理人员中4人有基础疾病。很多员工因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痛风、癫痫等疾病从一线调整到这里,个别员工精神状态差,不满情绪大。
马占华感到了压力,思前想后,他决定用行动打破困局。2024年的夏天格外炎热,煤场地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52岁的他带着队管理人员和四五名员工进入煤场清煤。煤场冬天冻、夏天晒,经常煤尘满面,一天下来,除了牙齿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
马占华也是病人,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然而他干得最卖力:“我不是光动嘴不动手的人,我年龄比他们大,我干起来比他们出力多。”
问起为什么这么拼,他坦言:“说实话,不干咋办呢,工作局面怎么打开?我不是陪着他们干,而是要干出个标准来,让大家看应该怎么干!”
真正的考验在今年8月初,矿上通过汽车及火车给双维等电厂供煤,煤场每天有170多辆汽车拉煤。同时,还要把煤场的一部分煤炭运到内部洗煤厂,内外双线作业,一天370多辆车次往来繁忙、安全隐患大。
面对这场硬仗,储运队全员上阵,所有的骨干现场分兵把守,一个人盯一个环节,从早上6时奋战到深夜12时,连续十几天坚守现场。
马占华更是动脑筋想办法,带着车队负责人实地勘测路线,从哪里拉煤、车怎么掉头不堵路等方面,拍成视频发到工作群,指导司机行驶,确保秩序井然。
最终,他们圆满完成了每日近370辆车次的煤炭运销及配煤任务,未发生任何剐蹭、拥堵事故,储运队获得了矿“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先进集体称号。这场胜仗,不仅赢得了矿上的肯定,更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淬炼了队伍的战斗力,在他及队长等管理人员的影响下,大家敬业奉献,没有叫苦叫累的。
该队面貌大为改观,从去年开始,年底大小奖项都得上,女工张梅萍还被评为宁夏煤业公司“巾帼标兵”,这是前所未有的。
把员工当亲人的管理方式
马占华是如何发挥作用,让队伍迸发出激情的呢?
他的答案朴素而深刻:“就是把员工当亲人,一定要站到工人角度上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己摆得太高。”他把这个理念归功于妻子的提醒:“我媳妇一直跟我讲。”
“我今天批评了谁,保证不让它过夜。”他解释说,“人被批评了心里都不舒服,如果疙瘩不解开,他就会对工作产生情绪,所以不能光有批评,还要有疏通。”他总是在批评后,找合适的机会主动与对方沟通,解释原因,倾听想法,直到对方心服口服。“要把他拉到手里面,抓到心里面,让他觉得,我是对事不对人,是为了帮他、为了集体好。”
员工老崔的转变就是最好的例证。49岁的老崔曾是出了名的不好管,脾气冲。马占华过来后,时常和他聊天谈心、鼓励他,了解到他因痛风走路不便,干不了重活,于是安排他过磅、维修、放煤的工作,老崔有需求,只要是有利于工作的马占华立刻协调解决;但凡老崔干好一件事,马占华就在班前会上公开表扬并给予奖励。慢慢地,老崔觉得自己的工作被看见了、被认可了,干劲越来越足,工作认真负责,成了队里的生产骨干。2024年因为工作积分全队最高,被评为队优秀员工。很多人不相信,专门找到老崔聊天,发现他一改往日牢骚满腹的状态,说话充满正能量。
有人说,好的管理者都是心理学家。马书记似乎很懂人的心理,他说:“我们要先站到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去说这个事,如果直接批评就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上。工作上不是我管着大家,我感觉员工都是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一谈起工作,马占华不像50多岁的人,当被问及这份工作激情来自何处时,“来自对工作的热爱。”他说,“组织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是让我们来解决问题的。总有人暂时落后,我们的责任就是把他带好、管好,这就是我们的价值!”
版权所有: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信息管理部技术支持:神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