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煤业头部

科技创新

让安全管控进入“智慧”时代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26

仲夏时节,远处的天空刚微微发亮,槐树庄新建员工公寓楼项目上空就响起“嗡嗡”声响,原来是巡逻的无人机上起了早班,查看着工地上的安全情况。

让工地长出“眼睛”和“嘴巴”,看得到隐患、发得出警示,这是今年基建公司建设智慧工地所带来的改变。

今年以来,基建公司通过持续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利用在各单位项目部、施工现场配备无人机、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系统等智慧手段,全方面的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前方”不断延伸 “后方”火眼紧盯

在基建公司远程视频监控中心,迎面是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吊装、打混凝土、搭脚手架……展现着基建公司各施工现场的繁忙景象。监控人员正在开展日常监控巡查工作,宁夏、新疆、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地66个项目部的安全施工情况尽收眼底。目前,公司安装监控摄像头254个,利用远程视频监测系统让质量、安全、进度、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可视化、系统化、专业化管理;有效地观察各处施工细节,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我们在监控中心,能清楚现场施工各个环节,如果发现施工现场存在‘三违’行为,第一时间会采取视频截取等方式留存证据,并告知所在分公司前往现场处置不安全行为,实现了动态监管和实地检查相结合,杜绝了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侥幸心理。”监控人员这样介绍道。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介入,让项目管理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

执法记录仪:看得见的数据 看不见的守护

矿山机械维修项目部现场,安全员武德盛拿着一个黑色的方块盒子,从项目外立面、地面,到项目厂房室内、施工楼梯,走完整个项目施工现场。谁没有戴安全帽或施工不规范,他都要及时发现,立即纠正,并记录在这个叫执法记录仪的小黑盒子中。

通过上传执法记录仪编号、名称、视频采集人员、日期、时间、名称及执法记录仪使用位置等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在后台就可以立即看到执法数据的实时汇总,进一步实现了反违章工作全过程留痕及可追溯管理。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减少了信息沟通成本,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在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水平的同时,还通过收集的大量数据为未来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持续在施工过程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项目现场安全管控智能化水平。

无人机巡视:让安全管控不留死角盲区

红柳煤矿项目外围管线前后延绵近16公里,无人机“嗡嗡”声作响,正翱翔蓝天,这是项目部安全员正在进行野外管线施工巡检。

长期以来,公司工程项目点多、面广、线长,现场监督管理仍存在一定死角盲区。无人机“上岗”弥补了传统监管方式的不足。高空作业人员是否按要求系好安全带?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无人机“尽收眼底”。

原本由人力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现场巡检工作,现在仅需40分钟即可完成,解决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较少、登高检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无人机还可对施工现场全景拍摄,施工作业画面一览无余。对现场裸露土地覆盖、围挡设置、深基坑临边防护、材料堆放等进行高分辨率特写拍摄,精准发现问题隐患。

目前,无人机巡检已成为公司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控的有力补充,形成“地面巡查+空中监管”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多时段的巡查监控体系。

基建公司始终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依照上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三管三必须”为原则,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落实并坚守“五个坚持”,执行“四多”工作法,做到“六个到位”。持续大力推行科技保安迭代升级,全面推行项目现场实名制管理,露天剥采施工车辆防碰撞可视化系统普遍应用,施工现场配备安全帽、安全带识别系统及空中喊话等功能,人员违章违规自动报警安全管理平台平稳运行,实现对项目工地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作者 徐铭蔚)

宁夏煤业脚部

版权所有: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信息管理部技术支持:神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